邵阳拼团购房203群(89)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93人申请入群

谁“杀死”了地产人:地产从业者的喜怒哀乐

发布时间: 2018-06-16 16:25:05

来源: 地产高参会

分类: 行业动态


1997年的冬天的一个傍晚,天气特别冷,天下着小雪,整个城市灰蒙蒙的没有生机。潘石屹当时的心情比这鬼天气更深重,据他后来跟相熟的人说,他那天是抱着“最后一次”的心境去到SOHO现代城售楼处,因为他已经走向了破产边缘。

  潘石屹那时34岁,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北京新兴建筑受到政策条令要求,多数只能是灰色调为主,他偏偏在东三环建了一个彩色的现代派建筑SOHO现代城。只可惜,这个饱含热情和梦想的项目生不逢时,恰好赶上了亚洲金融风暴。尽管潘石屹请来了实战经验丰富的邓智仁做策划,房子仍然买不出去,新潮的建筑成了废铁,在寒风中哭泣。

  公司账上最后的200万,潘石屹将赌注全部投向了媒体,全城铺天盖地打广告,如果还不行,他真的走投无路了。带着“永别”的绝望和感伤,潘石屹走进售楼处,可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了,居然很多人在买房,项目火了!

  后来他才知道,不是他点子多,能耐大,而是,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变了。潘石屹们的好日子来了。

  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朱镕基总理开始谋划用房地产来扩大内需,实行了两个改变历史的重要政策:

  1、提供银行信贷,鼓励消费;

  2、取消福利分房。

  每每回忆起这段故事,那种压抑与绝望的感觉仍能瞬间向潘石屹扑来,不过回头想想,好在熬过来了,才能看到这20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如此繁荣,看到了CBD惊为天人的“大裤衩”和“中国尊”,也有了后来更多的代表作,如朝外SOHO、望京SOHO。

  地产圈里有过轻生念头的名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在行业低谷期。

  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直转急下,房企降价甩房回款求生,售楼处被老业主砸烂了,仍有大批房子滞销,诸多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拿了一堆地等着上市钱救命的H、L企业在港交所吃了一个闭门羹,离破产一步之遥。爱马仕哥还曾跟王石借钱,未果,被投行和债主逼得快跳楼了。

  企业家们的焦虑源于企业的生存。在过去20年,中国没有一个行业会像房地产行业这般大起大落,进入低谷期,运转链条上一个环节出问题,企业就可能死亡。

  每一天要赚上千万来维持生存,其中包括给供应商付款、要还给银行的利息、给员工发的工资以及各种各样的税等。一睁开眼,就要琢磨怎样还数千万的利息,养活上万名员工,还要保证分布在近百个城市的公司正常运转。这需要足够的勇气、智慧和抗压能力。

  “压力最大的时候真想跳楼!当时一只基金上市的前两天还有两千万募集资金没有凑齐,这时候就要滚回北京了。花了上千万的费用,5.4亿基金也没有募集到,那怎么交待?”刘晓光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回忆道。看着霓虹闪烁的香港维多利亚海湾,他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他甚至和团队开玩笑说,“你们先跳,我也跳。”

  网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在阴冷的12月末,一名H司员工倒在了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

  同事见状勐扑上去,拼命摇动想唤醒他:“同志,你醒醒,你醒醒啊。”

  H司员工虚弱地微睁双目,颤抖地用手努力去捡散落的纸张,吃力地挤出:“这这、这是我的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本、专项检查总结、明年工作思路、计划、整改措施、年终总结……请,请一定代我转交给集团。”

  说完,又陷入了昏迷。

  同事含泪摇晃着他的身子:“同志,同志,你醒醒,醒醒,表格模版变了,组织还……还……还有要求,还要求交电子版的!”

  位居5000亿销售规模的巨头,创造了地产界前所未有的神话,也让诸多莫名地产人付出了莫大的代价。

  B司是新时代地产界“高周转”代言人,其“数字化”代码管理法享誉全宇宙。其中比较着名的是项目实施“4568”法,即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为正,8个月再投资。开盘销售“789”法,是说新入市项目,开盘一周内去化不低于70%;买地后,首期开工须销售80%的货量;新入市项目,开盘当月去化率要达到90%。

  熟悉房地产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魔鬼效率,不熟悉的看看员工的生活状态便能知道。

  前不久,高参君与在B司工作的小琴一起吃午饭,见她全程神经紧绷,不时看看手机、电脑,聊天、吃饭不停被工作打断,最忙的时候一边双手噼里啪啦打字,一边高耸右肩,将手机夹在耳边,对接工作事宜。

  为什么会这么忙?

  小琴给高参君看了她的工作计划表,项目售楼处开放前期准备、活动物料进场、人员安排……项目前期每周工作计划满满的,明年的此时在做什么都规划的一清二楚。她开玩笑说:“过不了多久,估计明年工作计划得精确到天了……”

  工作高压是相对的,也是行业竞争的产物。2000年初期,那时候北京的企业没人知道什么是工作计划表,多年过来,房地产是个躺着都可以赚钱的行业。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出台,房地产行业走向完全市场竞争,一批南方房企北拓进京,带来了新鲜的玩法和理念。那个时代培养了房地产第一批职业经理人。

  如今,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向前冲!向前冲!规模追逐战背后藏着人海战术,某种意义上,规模不是卖房子得来的,规模是用前仆后继的人力堆起来的。

  地产人站在寒风里,站在雾霾里,站在月色和星光里,腰杆笔直,目光坚毅地说

  什么是加班?我们就没下过班!

  

  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2015年8月8日,立秋,凌晨微凉。时任北京城建三投资集团董事长、中经联盟轮值主席陈肖然乘坐的奥迪A8疾驶在从密云回北京的高速路上。

  这天他到密云的地产项目开会。马不停蹄的一天,到这个时候,已是全身疲惫。最好的办法就是留宿在密云,睡个好觉,但第二天一早还有很多工作安排,他还是决定连夜返京。

  陈肖然坐在后排,松了松领口,闭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高速路上车灯晃动,周围一片漆黑,司机眼盯前方,不知道什么时候,视线突然模煳了。

  “砰!”的一声,车祸瞬间发生了。凌晨4时,陈肖然在京医院抢救无效,离世。

  这一年,陈肖然44岁。

  在企业庞大运转机器面前,个人的利益、情感都显得微不足道。

  全国排名前20的某房企的年会颁奖,优秀员工视频短片里讲述了一幕幕“感人”故事。有爱人临产依然毅然决然奋战在一线的,也有父母生病不能陪护,为了按时交房加班赶工程进度,等等。有人质疑,这样的评判标准倡导的价值观是扭曲的。

  一位地产人告诉高参君,企业快速发展的几年,明显感到公司离婚率激增,越来越多的地产男女走到了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理解,才能彼此安慰。

  大约三年前,北京万科的一个女孩因为压力过大选择了轻生,这个平日亲和、文静的姑娘落落大方,30左右的年纪,独身一人,人生还没开始,这样的选择令人错愕和惋惜。

  没人知道她在选择死亡之前遭遇了多深的绝望,后来大家在一张她与媒体人的合影中找到了一丝端倪。照片中十几个人都笑容洋溢,摆出了开心的手势,唯有她低着头,仿佛陷入了忧虑的沉思,与身边人已格格不入。

  当生活、工作的压力一起涌来,某个时点情绪难以自抑,脆弱敏感的内心就变得不堪一击。

  

  中国4亿房奴,房子吞噬了国人的购买力,很多家庭除了房子一无所有。地产人何尝不是最焦虑的?房价涨了他们焦虑,房价降了他们也焦虑。

  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个行业都不轻松。

  一入地产深似海,若想回头难上难。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多年粗犷发展,此前基本与农业一样靠天吃饭,很多人的工作能力并没得到实质提升,在拼体力的环境中,年纪越大越没优势,如果不能谋上一官半职,35岁以后就业环境相当尴尬,再想换到其他行业,资源和资历都不支持。

  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仍属于高薪行业,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的年薪,是其他行业同等级职位难以企及的。

  环京某房企一个区域副总裁级别的职位年薪可达到1000万,如果完成业绩,奖金能够再拿1000万。2017位列车企高管年薪排行榜之首的比亚迪副总裁廉玉波年薪不过才685万。

  其嗜欲者深,其天机浅。

  过去20年里,买房是人们一夜暴富,跨越阶级的主要路径,地产圈正是离财富最近的领域,曾几何时,媒体曝光房企发年终奖,员工背走一麻袋百万现金。行情好的时候,大家夜夜笙歌,没听过谁得了抑郁症,那时候意外多发于酒后醉驾。

  当身边被财富、名利、地位、成功充斥,地产人的体质变得潮热、膨胀,在欲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间迷失了自我,又怎会记得要爱惜自己。

  几个地产老友的酒局,姗姗来迟的陈某被要求喝罚酒。他摆摆手,语调低沉地说,“我戒酒了。公司副总裁突发心脏病,刚走了,健康太重要了。”

  一通感慨过后,满桌人深感悲痛也陷入反思,决定痛改前非,立誓戒酒。

  不出两个月,再看看饭桌上的场景,依旧是觥筹交错,把酒持螯……

 五

  6月5日,又一位地产人选择离开我们。

  在中国传统风俗里,所有自杀的人不能转世脱生,除非两种人,烈士殉国和烈女殉节。选择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人,他们不仅没有了这世也没有了来生。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在别人眼里,第一年怀着惋惜的心情送别旧人。第二年的记忆就已经开始变得模煳,也许会发个朋友圈表示下对昔日情谊的怀念。再之后,顶多朋友一起喝酒的时候突然想起,说一句,“哦!他是个好人,我们敬他一杯!”大抵不过如此。

  真正伤心的,永远是最亲近的家人。于他们而言,余生要面对的是无法言语的痛苦和撕裂。

  回头看看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地产人,有些是经历了绝望,有些是发生了意外,也有长期不关注身体,积劳成疾。

  到底谁是杀死地产人的真凶?要怪罪经济环境还是企业管理?地产人真正需要的是自我救赎。

  今年,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大批房企涉及债务危机,又到了地产人临渊而立之时。

  要替地产人说句,在房企机器急于扩张高歌勐进之时、多元化发展筹谋大业之时、以公益之心建希望爱心工程之时请多给予日夜奋战的员工们一些关怀。

  也奉劝奔袭在万亿平台的地产诸君,来日放长,不要仗着还年轻,与生命掰腕。你该有的丢不了,不属于你的也争不来。

  一位地产高管告诉高参君,他曾对爱人说,你放心,无论遇到什么事,我决不走心。

  生命无法重来,但,生命可以转弯。

责任编辑: sy7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